欢迎访问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工作网站!

学工动态

【行走的思政课】师范生成长指南从实践课堂到职业发展——化材学院师范生技能提升团队采访临泉一中副校长陆鼎昌老师

作者:陈瑶 编辑:王德峰 时间:2025-07-03 点击数:

为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7月3日,化材学院师范生技能提升团队成员针对师范生模拟授课、实习及教师职业发展等问题,与临泉一中副校长陆鼎昌老师展开探讨。

教学实践三大高频问题凸显

团队成员分析了实践课堂模拟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向陆鼎昌老师做出疑问,总结为三大问题。根据陆鼎昌老师的回答,做出了以下总结:课堂互动层面,不少师范生授课风格严肃,缺乏眼神交流与多元互动形式,导致课堂氛围沉闷。紧张情绪或内容过载使部分师范生语速过快,未给学生留思考空间。问题设计方面,存在超出学生知识基础,或缺乏思维深度的情况,凸显形式与内容失衡的困境。

系统性改进策略破解实践难题

陆鼎昌老师针对互动不足,提出建议:通过微笑、点头等肢体语言拉近与学生距离,课后通过生活话题交流建立情感连接。语速调整可借鉴戏曲“一惊一乍”技巧,在讲解重点前停顿,以节奏变化创造思考空间。此外,梯度问题设计要锚定学生现有知识,知识点的过渡也是必不可少的。老师特别强调:“教学形式需服务于内容,驾驭课堂的核心是应对学生突发回答的引导能力。”

新教师威信与亲和力平衡法则

初任教师面临威信与亲和力的平衡挑战。建立威信需明确课堂规则,首课需要建立好课堂规则,通过精准讲解知识点与现场演示实验展现专业能力,并以"承诺必兑现"的言行一致树立可靠形象。陆鼎昌老师表示,维持亲和力需情感化沟通,如用彩色笔在作业写鼓励语、课间主动询问学习难点、针对内向学生用微笑鼓励、活跃学生用幽默引导等方式,实现差异化互动。

教师招聘聚焦"内功"与教学智慧

面对招聘面试问题,陆鼎昌老师认为:学校更看重表达清晰、眼神温和的亲和力,逻辑缜密的思维能力,以及应对课堂突发状况的应变力。即学校更注重挖掘应聘者的潜能,而非仅依据一次的课堂试课内容。

本次访谈揭示的从实践痛点到职业发展的全链条解决方案,为师范生培养与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切实参考,彰显了教育行业对教学能力精细化发展的持续探索。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  电话:0553-3883513  |  邮编:241000

版权所有:2014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Copyright © 2014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