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探访巢湖树雕画传承人尹修平
作者:蒋闽 编辑:陈瑶 王德峰
时间:2025-07-03 点击数:
7月2日,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来到巢湖市苏湾镇包坊村,走访树雕画传承人尹修平的工作室。工作室里光线柔和,柏木清香弥漫。陈列架上摆放着温润的树雕作品,刻刀痕迹清晰可见。墙上悬挂的作品《源远流长》利用木质纹理呈现出流水般的自然效果。实践团成员在这里深入了解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故事。
实践团队前期调研聚焦树雕画的起源地——包坊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展开探访雕画传承人尹修平以及学习雕画创作的活动。

采访前,实践团成员系统学习了树雕画的发展历史。尹修平带领学生们参观工作室,详细介绍每件作品的创作过程。学生们对技艺濒危时的坚守、创新原因以及如何应对时代变迁等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在陈列架前,他介绍着一件件凝聚心血的作品,每一件树雕画作都是自然造化与匠心神恩的完美交融。学生们屏息聆听,目光在作品与传承人之间流转,那些关于“枯木如何生花”的抽象疑问,在眼前一件件化腐朽为神奇的杰作中得到了最直观、最震撼的解答。

采访中,实践团围绕树雕画的起源、传承、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展开提问。尹修平介绍,这项技艺受清代巢湖树皮画启发,融合木雕的精细与国画的意境,将废弃的树皮、树根等材料转化为艺术品。经过改良后,制作需经过十多道工序,成品兼具浮雕质感、国画意境和油画立体感。

在采访尹老先生的过程中,实践团得知,三十年前这项技艺曾面临传承困境。尹修平一度担心心血失传,其女尹元红最初对家传手艺兴趣不大,1994年选择外出谋生。后来因父亲"手艺不能埋进黄土"的坚持,她决定回乡继承技艺。
目前,巢湖树雕画作为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仍面临传承挑战。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实践团后续将通过拍摄制作过程、整理技艺资料、开展体验活动等方式加强宣传推广。同时探索文创产品开发等创新应用,吸引年轻群体关注,助力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