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材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顺利启程
作者:曹俊燕 编辑:陈昭玮
时间:2023-06-29 点击数:
本网讯(化材学院 曹俊燕)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形象,化材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本年度化材学院确立了“先锋化材”、“奉献化材”、“学术化材”、“创新化材”四个实践主题,分主题分类别成立了四类大团,共确定团队25支,共动员660名学生参与,其中校级重点团队10支、小学期专项团队2支。
先锋化材:领航时代 实干争先创辉煌
以“先锋化材”为主题的实践团队有6支。依托于安徽师范大学环境保护协会开展志愿宣讲,强“核”报国,星向未来团队今年成功申报团中央和中核举办的“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建立志愿宣讲团,并积极联系安徽省核科技馆继续建立合作,团队成员志愿服务经验丰富,各有所长,秉持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理念。传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化材学院赴芜湖“东风‘化’雨”宣传寻访红色事迹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共有15名成员,包括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非师范)、统计学、广告学等专业。做到了跨学院、多学科的相互融合,让队员的专业技能在相应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奉献化材:坚守担当 无私热血行使命
以“奉献化材”为主题的实践团队有5支。化材学院赴阜阳颍东“化”雨润芽,“材”风为蕾支教团队成立于2017年,已有六年的历史。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该团队已在阜阳颍东建立一个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两个教学点(新乌江中学和瓦房中学)。团队不断总结过去六年的暑期社会实践经验,形成集爱心支教、文化调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独具自身特色的暑期社会实践形式,继续坚持关爱与教学相结合,为新乌江和瓦房中学的孩子们带去各类精彩的课程和特色活动,致力于为孩子们带去一份师大化材人的温暖。赴南陵县“爱心支教,科普童行”志愿服务团队作为一个公益性质的实施性志愿服务组织,旨在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在“双减政策”下突破现有的“保护式”教育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此同时,实践团队将针对南陵县初中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红色文化游学实践体验。让红色文化与课堂知识深度融合发展,创新红色文化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学术化材:知行合一 科普新知悟真理
围绕“学术化材”主题展开实践的团队有8支。“海钠百川硫 钠硫青山秀” 科研实践团队是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一只以科研实践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队伍,团队将会立足研究生的技能优势,依托于化材学院自身平台的资源禀赋,研究钠硫新型电池。同时走进企业,深入新能源行业一线,借助自身所学的知识,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发挥专业优势,将学科研究融入实践,组织开展产学研成果落地,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专业素养与专业水准,展现当代青年力量。化材学院“桃李争妍,明炽未来”师范能力提升团队成员都是来自2021级化学师范的贫困生,主要实践工作紧紧围绕师范生小学期展开,聚焦师范生技能培训,同时与受助生双扶、资助招生宣传相结合。在提升师范生技能的过程中练就具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范精神和“饮水思源,知恩感恩”的服务精神。


创新化材:点亮未来 推陈出新展风采
围绕“创新化材”主题展开实践的团队有6支。“绿”动鸠兹,“碳”寻未来“双碳”主题调研团队旨在开展对“双碳能源减排”战略下芜湖周边企业新技术转型和新科技技术发展的调研,并将理论实践相结合,深入名企勤调查,聚焦调研实践,强化理论学习,推动企业发展,投身志愿服建立深度合作。以绿色故事宣讲为途径,科普“双碳”进书房,弘扬绿色文化。化材学院赴芜湖、合肥、马鞍山“春风融壁垒,就业暖民心”就业调研团队着眼于“春风行动”为名的推进就业民生的就业行动,将前往芜湖、合肥和马鞍山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力促扩大“春风行动“的社会影响并推动广泛就业,推动更多企业、民众加入春风行动就业活动。


据悉,本年度化材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选题全面,具备社会和现实意义,活动形式丰富,真正深入基层接近群众。希望同学们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服务人民、奉献人民,积淀人生厚度,取得丰硕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