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工作网站!

学工动态

【行走的思政课】家乡名师面对面——与魏东老师的对话

作者:陈瑶 编辑:刘一灿 时间:2025-07-09 点击数:

7月9日,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5师范生技能提升团队专访安庆一中魏东老师,围绕师范生关心的教学平衡、知识传授、实验教学、技术融合及成长规划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即将步入教坛的学子们带来宝贵经验分享。

阶段侧重,终达统一

访谈中,针对年轻教师普遍困惑的“教学创新与知识传授初心的平衡”问题,魏东老师指出,二者看似矛盾,实则可在教学经验与学术水平累积中实现统一。他建议,入职初期可区别对待:常态课以落实教材为核心,打好知识基础;展示课则可大胆融入创新设计与探究活动,如同“日常便饭”与“宴请大餐”各有侧重,待能力提升后便能实现每节课的“兼顾与统一”。

立足学情,选择教学

在知识传授的深度与学生理解能力的平衡上,魏东老师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强调“基于学情的选择性教学”。以乙烯教学为例,高一学生缺乏结构知识基础,无需深究平面结构或π键原理,只需通过键能数据让学生理解“存在易断裂的键、可发生加成反应”即可,避免知识过载。

主动作为,创造可能

针对部分学校实验条件不足的问题,魏东老师鼓励师范生主动作为:一方面呼吁学校保障基本实验条件,另一方面可利用生活素材自制教具,如用铜丝、乙醇完成催化氧化实验,用9伏电池、铅笔芯开展电解实验。他认为,坚持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能推动学校改善实验资源,“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在于克服惰性、甘于付出”。

技术为器,人为核心

面对人工智能与教学的融合,魏东老师强调“技术是手段,人为主体”。他以自身用百度搜索“键”字释义辅助化学键教学为例,说明技术应用应突出优势——当人工智能能提供传统手段难以实现的效果时再引入,避免为用而用,更要在借鉴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思考与创新。

夯实基础,勤练内功

最后,魏东老师为师范生成长提出建议:夯实大学专业基础,研读课标及解读材料;注重实验与授课基本功的积累,通过撰写详案、反复演练、录音录像复盘等方式提升教学能力。他寄语学子:“下足苦功,坚守初心,方能在教学之路上行稳致远。”

此次访谈为师范生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桥梁,让同学们对教学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与规划,为未来从容应对教学挑战、成长为优秀化学教师奠定了基础。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  电话:0553-3883513  |  邮编:241000

版权所有:2014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Copyright © 2014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