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趣味化学课赋能乡村教育 —— 染化团队为庙台中学九年级 “播下化学种子”
作者:周佳莉 编辑:刘一灿
时间:2025-07-08 点击数:
为弥补乡村学校科学教育资源短板,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染化而迁,逐颍随行” 爱心支教团队在颍上县庙台中学,开展化学启蒙系列活动与自制汽水实验课。这些别开生面的课堂不仅为乡村学生打开了通往化学世界的大门,更以生动实践播撒下科学探索的种子,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
奇妙实验引路,解码化学世界
化学之美,始于初见。活动伊始,队员朱良康播放的化学实验视频便牢牢抓住了学生们的目光:硝酸银溶液中,银单质如树枝般舒展成 “银树”,各色试剂反应绽放出梦幻色彩与奇异形态。前排同学目不转睛,这场视觉盛宴,瞬间点燃了他们对化学的好奇心。

从历史深处走来,化学的脉络愈发清晰。朱良康以 “化学发展时间线” 为线索,用故事串联起科学史上的关键节点。学生们也对化学发展历程有了清晰认知。符号与实验交织,化学语言不再神秘。在化学式学习环节,朱良康以水、氧气等生活常见物质为例,讲解元素符号与原子个数的表示方法。学生们通过观看分子结构,直观理解 “H₂O”“O₂” 的构成逻辑,纷纷领悟到这些符号背后的科学深意。在 “酸碱中和” 实验中,溶液颜色随反应变幻,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如 “密码” 般呈现变化过程,让学生们惊叹于化学语言的精准与奇妙。

生活联结科学,培育综合素养
当化学遇上生活,实践绽放别样光彩。队员吴育倩策划的自制汽水实验课,以碳酸饮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用小苏打与食用级柠檬酸调配果汁汽水。即使条件简陋,但在品尝到自己调制的独特风味汽水后,气泡升腾间,实验操作的要点已悄然内化。

课堂不止于知识,更延伸至思维与责任。以此次课程出发,在食品安全讨论环节,师生聚焦食品添加剂利弊,健康饮食观念悄然扎根。实验结束后,学生们主动回收材料、打扫教室,环保与责任意识在实践中自然生长。
团队负责人张梦圆表示,未来将持续把有趣的化学知识与实验带到乡村学校。这些课堂不仅弥补了教育资源的缺口,更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 这次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探索未知的勇气与热爱。化学之光正照亮乡村少年的成长之路,助力他们以科学为翼,飞向更广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