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工作网站!

学工动态

【行走的思政课】“化心科普”进社区:当化学的魔法点亮童真好奇

作者:吕婧文 编辑:陈瑶 王德峰 时间:2025-07-05 点击数:

7月3日,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心科普,智绘江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芜湖马塘街道新兴社区,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魔法秀”。讲台变舞台,试剂瓶成魔术道具,大学生们将课本知识转化为缤纷实验,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

酸碱世界初体验

上午的课堂变身微型化学剧场,三名志愿者在孩子们的注视下将小苏打、乙酸、肥皂分别溶入清水,滴入紫色石蕊试剂后,溶液瞬间呈现奇妙色彩——乙酸溶液呈橙红,小苏打与肥皂水显紫红。面对“若将酸倒进肥皂水会怎样”的提问,志愿者当场演示:橙红与紫红交融后因酸过量最终归于橙红,并以“酸‘士兵’更多,打赢颜色之战”的比喻,让孩子们直观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此消彼长。

“樱花雨落”与“法老”苏醒

下午的实验更添奇幻感。“樱花雨”实验中,饱和溶液析出粉白晶体,如春日樱花簌簌飘落,孩子们纷纷伸手想要接住;“法老之蛇”实验里,糖与小苏打在催化下膨胀蜿蜒,黑色“蛇身”缓缓升起,神秘壮观。队员们结合生活举例:驱动“蛇”的能量,与遥控车电池原理相似,让孩子们在惊叹中理解能源与材料的科学密码。

在实践坐标中锚定青春担当

活动在欢声笑语的合影中画上句点,当有孩子紧拉着志愿者的手,执着追问“明天还能再来吗”,这份纯真的期待恰是最生动的注脚——它印证了一次实践或许无法立刻塑造认知,却能以具象的趣味撬开探索欲的缝隙,让科学不再是课本上抽象的符号,而成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奇妙存在。这种植根于体验的兴趣,终将在未来的某一刻,生长为驱动他们探索世界的内在动力。

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到“樱花雨”的结晶,“化心科普”团队以社区为课堂,将艰深理论融入趣味实验。他们倾听孩子的疑问,让科学从书本公式变为可触可感的体验。这支队伍用行动诠释:科普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以青春之智点燃好奇之火,在服务社会中绘就江城的科学图景,让未来科学家的种子在此刻悄然萌发。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  电话:0553-3883513  |  邮编:241000

版权所有:2014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Copyright © 2014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