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工作网站!

学工动态

【青春“三下乡”】晚晴映照师恩深,志愿续写教育情——采访马怀柱老师

作者:夏江南 编辑:陈瑶 时间:2024-07-12 点击数:

7月11日,“晚晴”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再次踏上了一段探寻智慧与传承的旅程。这次实践队员们有幸采访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退休的马怀柱老师,一位在有机化学领域内耕耘了数十载的学者,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照亮了无数学生的前行道路。

栉风沐雨育桃李,皓首穷经化作春

马怀柱老师,1958年至1962年在安徽师院、皖南大学化学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并经历了皖南大学、安徽工农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数个办学阶段。在此期间,他曾前往北京大学化学系和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进修,并被聘为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客座副教授和加拿大温莎大学客座研究员。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马老师在安徽师范大学主要教授有机化学,研究领域主要是金属有机化学。曾获安徽科技进步四等奖、安徽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诸多奖项,并享受国务院津贴。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生,为中国的化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马怀柱老师回忆起上学时的艰辛岁月。“学校在他第一学期主要参与大炼钢铁,几乎没上什么课,日常工作非常繁重。天天搞的身上脏的不得了。第一学期有一大半时间就这么过来的。后来正规的时候遇到经济困难的时候,饭都吃不了,学习就是靠自己。”这段话提醒着实践队员,今天的学业和生活条件相较于过去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当代青年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的。大学生应当珍惜当前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在马老师求学那段时期,学生们不仅面对学业的挑战,还要面对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的压力。马老师说:“我高中时成绩非常优秀,有信心能进入北大,所以九个高考填报均为北大化学系。但最终进入了师范学院。原因有两个:一是地主出身;二是在高考前后被学校划为右派学生。这对我影响很大,但是我四年的学习成绩全优。”被划为右派的学生在社会地位、学业和职业选择均会受到影响。但是马老师仍然坚定地追求他的学业目标。面对困难和不公正时的勇气和坚韧,这对于今天安徽师范大学的同学具有深刻的意义。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当问到马老师的出国经历时,马老师说:“当时在加拿大进修时候因为自身动手能力强,被导师以一千每月聘请讲授他的两位博士生,一年后导师又让他留下教授研究生,工资也提到了一千五每月。那时国内副教授的工资也只有一百二十块每月。”这样马老师在加拿大又呆了三年。但是后来马老师选择了回国,其一是因为党和国家给了这个机会到国外进修,不能对不起国家的信任,其二是很长时间没见过家人,很是想念。

实践队员们通过与马怀柱老师的交流深刻体会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决心。马怀柱老师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让大家一起铭记这位为祖国科学事业默默奉献的老教授。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  电话:0553-3883513  |  邮编:241000

版权所有:2014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Copyright © 2014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