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化材2023】“跳”出农业经济圈 踏上资源创“新”路
作者:徐子龙 编辑:陈昭玮
时间:2023-07-03 点击数:
本网讯(化材学院徐子龙)为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发展绿色农业模式,助力美好乡村建设,2023年7月2日,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文‘化’秸秆,齐心协‘绿’”调研团队前往阜阳市阜南县参观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的生产基地和绿色农业种养结合示范点。
参观生产基地学习发展理念
作为较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阜南县每年会产生约150万吨农作物秸秆和200余万吨人畜粪便,政府部门和当地居民以前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处理这些废弃物,当地产业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制约。事态在2016年迎来了转机,阜南县抓住国家级农业(林业)循环经济试点县机遇,积极引进同济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技术团队,同上海林海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成立了阜南县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在全国首创县域“站田式”有机废弃物全利用、县域利用全覆盖、复合利用全循环的“三全”农业废弃物处理模式。
团队成员们主要参观的阜南县农业废弃物沼气与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PPP项目是阜南县政府与上海林海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县域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该项目创新地解决了县域废弃物处理、天然气供应、化肥减施有机肥供应等多项政府重点关注的发展难题。此项目技术上的领先性、发展模式上的创新性、综合治理的组合效应得到了阜南县政府的全面认可,县政府给予该项目长达30年期限的整县域天然气供应、废弃物收集等四项特许经营权。此项目积极响应时代的发展趋势,践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了多方的高度评价。
结合专业特性了解生产路线
“养出来的新能源,种出来的天然气”是阜南县如今的真实写照。从前令人发愁的秸秆、人畜粪污和厨余垃圾在厌氧发酵仓里经过冷凝、净化、提纯、液态等一系列工序后“脱胎换骨”,原来难闻的气味得以去除,生产出了甲烷含量高的生物天然气,而过程中产生的沼液、沼渣又可以被加工成生物有机肥料。在阜南林海生态,每天可消化约800吨废弃物、生产出约3.5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和400吨的有机肥,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了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丰收”。
技术进步促发展种养结合育新机
据工作人员介绍,当地通过借鉴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资源开采的“井田模式”,创造性地提出“8+1”站田式网络(即建立8个总容积18万方的生产站点,再建设1个中心站负责气源调峰、应急维护)的建设方案,通过实行“管网互联”来统筹调度生物天然气资源,形成“一个县域就是一个永不枯竭的天然气田”的局势,最终形成了生物天然气产业集群式的“航母式”发展格局。
目前,阜南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6.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6%,据专业机构计算,在该项目全县域全力运转的情况下,年度总减排温室气体可达44.2万吨,可中和5.5亿千瓦时的燃煤电厂碳排放,成为负碳产业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伟大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2020年,此项目被农业部评定为中国生物天然气产业的“阜南模式”。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代发展大背景下,阜南的“三全”模式,摸索出了一条真正符合产业链需求的“双碳”生产发展路线,在推动全县的高质量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此次参观阜南林海生态技术有限公司的活动旨在促使青年大学生走向企业,提前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在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增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同时,也有效宣传了林海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助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