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化材2023】鱼灯一夜舞,传世百千年
作者:陈芳俊 编辑:陈昭玮
时间:2023-07-02 点击数:
本网讯(化材学院 陈芳俊)2023年7月1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守艺●创新”大学生非遗鱼灯暑期调研团队,前往无为市开城镇侯咀鱼灯会调研,同侯咀鱼灯会会长范文友一同了解了侯咀鱼灯的发展历程与现实困境,并一同参观了精美的侯咀鱼灯。经过此次调研,小组对非遗鱼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鱼灯传承所面临的挑战有了新的认识。
在此次调研中,鱼灯小组的成员来到了安徽省无为市开城镇新胜村,亲自观赏了侯咀鱼灯的成品,并与当地的鱼灯会会长进行了互动交流。鱼灯作为安徽省无为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手工制作工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的典故来自于汉代文学家枚乘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的“金鳌玉兔”、“虎鱼之灯”被称为鱼灯的前身。如今,无为鱼灯已经成为了无为县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无为鱼灯是各个村落鱼灯的统称,在这些鱼灯中侯咀鱼灯最为出名。
范文友先生热情的接待了调研团队,并对相关提问做了具体回答。在谈话中他说到,据县志记载早在1000年前的宋朝,当地便有了鱼灯,一直传承至今。在下半年过春节前,老师傅做好鱼灯后,会进行一场盛大的完灯仪式,从观音娘娘那里把鱼神请下天,一直舞到正月十六。之后鱼灯会火化进行祭祀,送鱼神归天。据了解有舞鱼灯的传统,是因为当地在古时候不便打猎、种地,都是靠水而生,靠打鱼来维持生活。于是老百姓们便以舞鱼灯这种方式来祈求鱼神的庇护,希望风调雨顺,子孙旺盛,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据侯咀鱼灯会会长范文有先生介绍,侯咀鱼灯是由8条不同的小鱼和一条大鳌鱼组成。8个小鱼两两一对,分别是鲤鱼、鲫鱼、桂鱼、黑鱼,分别称为头红、二绿、三黄与四黑。这8条小鱼的鱼脊上画有一些图案,它们对应的是八仙的武器,有着丰富的含义,而中间的大龙鱼则是鱼头龙身,是还未完全幻化成龙的鱼神。侯咀鱼灯有二十几中花样,包括金龙盘柱,鲤鱼跳龙门,鱼翻水等,在舞鱼灯时会摆出“天下太平”“人口平安”的字样,通过这样的形式来祈福禳灾。
在谈及侯咀鱼灯的发展困境时,范文友先生说到,目前鱼灯会的举办主要还是依靠村民们的捐助,资金的短缺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大难题。鱼灯会当初建立之时资金就比较困难,政府也只能拨款大概一万元钱,还是村里的人出对于鱼灯的热爱和支持,慷慨解囊,每人捐了一些钱,才有了启动资金。之后,村里老一辈的人不忍这门好手艺失传,每年坚持去晚会出演,出演所获得的奖金也都一分不要,全部捐给了鱼灯会再加上无为市文化馆,开城镇综合文化中心,新胜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才有了如今的鱼灯会。
对此,调研团队表示将来会会从俩方面来展开行动。一方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本科生将发明荧光等新材料来对鱼灯进行创新,降低制作成本并提升非遗鱼灯的观赏性;另一方面,将由计算机与信息学院与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等利用新媒体加大宣传,如前期计划的短视频平台传播和后期利用VR虚拟技术再现鱼灯历史与表演等来吸引大众的眼光,引进投资,与此同时也能激发年轻人们对非遗鱼灯的兴趣,为非遗鱼灯的传承注入新鲜血液。也计划联合相关厂商与鱼灯会推出一些鱼灯文创产品,如鱼灯玩偶、盲盒或是冰箱贴等,为鱼灯会的发展注能。
据悉,通过此次调研,团队成员表示,他们深深感受到了当地人对于传统非物质文化的珍视和传承精神,他们对鱼灯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加大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无为侯咀鱼灯,了解我们的非遗文化,让非遗鱼在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更好的代代相传,让“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盛景展现在所有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