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生工作网站!

学工动态

【先锋化材2022】回忆过往初心,立足当代解惑,寄语青年学子——“聚焦先锋青年·共语‘化’样青春”宣传寻访团队采访学院部分优秀教师

作者: 编辑:陶勇 时间:2022-06-29 点击数:

本网讯(化材学院 曹冉)为积极响应中央宣传部等六部门联合《关于开展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的号召,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聚焦先锋青年,共语‘化’样青春”主题宣传寻访实践团队于2022年6月27日下午两点至四点在礼勤楼各实验办公室分别采访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研究所的罗时忠教授,无机化学研究所的王正华教授和物理化学课程群的金莉莉老师,了解他们学习、从事化学的初心,为想要从事化学及其相关工作的同学解惑并寄语青年学子。

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

罗时忠老师在家长的建议下选择了化学教育专业,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和不断调整,坚定不移地走上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研究道路。

在谈及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哪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时,他强调学生一定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能力,希望学生能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平台与机会,锻炼好动手能力,提升自身竞争力。面对现在大众对化工专业未来发展和就业存在刻板印象的问题,他解释,化工行业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化工行业,从十四五规划里也能看出国家对高素质的化工人才的迫切需求。

大学是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他建议同学们在大一阶段就明确目标,做好人生规划,培养良好兴趣,夯实理论基础。他对化材学子寄语,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不负初心,不负青春。

奋发进取,有付出才有回报

高中时期深受老师的熏陶,激发起对化学的兴趣,王正华老师高考后果断选择了化学专业,认真学习,努力深造,目前的研究领域是无机纳米材料。

他平时会讲授无机化学和新能源材料等课程,发现学生在应用这方面很薄弱。他指出,化学的规律性不是很强,需要花时间记忆诸多琐碎的东西,但绝不是靠背,而是靠经常接触它,从而灵活应用。

被询问无机纳米领域的前景时,他回答道,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无机纳米材料一直是材料领域的一个热点。一方面是它对实际的生产生活的应用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是它仍有许多新的内容可以去挖掘。科研是持续探索的过程,在不断的探索中不是都一帆风顺的。他认为,做科研一定要有一颗平常心,遇到挫折不灰心,相信自己并不断完善成果。

兴趣是他在科研道路坚持走下去的动力。他指出,学生如果选择科研作为奋斗目标,一定要有兴趣的支持。他鼓励学生本科阶段积极到实验室跟着导师做研究,锻炼创新思维,并嘱咐青年学子奋发进取,有付出才有回报。

坚定理想,珍惜时光,学有所得

金莉莉老师从小立志成为一名教师,中学阶段又深深被化学所吸引,因此选择了化学教育专业。毕业后,她留校当了四年专职辅导员,随后转到教育岗位,教授物理化学课程二十余年。即使教学内容熟背于心,她仍针对每一批学生补充修改教案。

历年来,她所带专业的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谈到课程学习方法时,她强调物化的系统性与逻辑性非常强,需要同学按照老师的节奏和要求学习,遇到迷惑不解的问题及时询问老师解决。至于就业前景,她指出无论什么专业都需要继续深造,只有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拥有较广的选择面。

曾经是辅导员的她十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时常与他们聊天,帮助解决学习和生活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她盼望化材学子们珍惜大学时光和同学友谊,希望大家在浩瀚无垠的化学世界里有所得。

回顾峥嵘岁月,一代代化学研究者胸怀国家,求实创新,筑起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上熠熠生辉的不朽精神光辉。在时代的发展进步中,宣传寻访团队紧贴实际,积极探索师大化材人的身影。本次活动的开展旨在提升学子的专业认同感和专业自信。以奋斗之姿,怀抱青春,肩负伟大理想,共赴无限新希望。


地址:安徽省芜湖市北京东路1号  |  电话:0553-3883513  |  邮编:241000

版权所有:2014 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Copyright © 2014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