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思政课】趣实验探化学奥秘,支教队播科学火种
作者:段妮娜 编辑:刘一灿
时间:2025-07-13 点击数:
7月9日,“染化而迁,逐‘颍’随行”爱心支教团队为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探索热情,一场以“趣味实验探秘化学世界”为主题的支教化学实验专题课在庙台中学九年级教室拉开帷幕。本次课程通过直观生动的实验演示与亲自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同学们在奇妙的化学现象中感受科学魅力,为即将开启的化学系统学习播下兴趣的种子。

团队在九年级二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七色彩虹”化学实验课,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为同学们开启了探索化学奥秘的奇妙之旅。课堂上,老师精准操控不同浓度溶液,在试管中呈现“七色彩虹”,展现化学密度原理魅力。实验中溶液分层的斑斓色彩引发同学们惊叹,激发其对化学的探究兴趣。实践操作环节,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操作,专注溶液配置、滴加等步骤,在互动中深化对原理的理解。看到自己完成的实验成果,同学们满是收获的喜悦。此次实验课创新教学形式,将抽象化学知识转化为具象视觉盛宴,让同学们感受化学魅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为衔接初中化学知识,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热情,团队组织九年级一班开展了“自制熔岩灯”实验课,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探索“液体翻滚”的奥秘。课堂伊始,葛亚茹老师播放“熔岩灯”视频引入实验,并展示烧杯、食用油、小苏打等材料。通过讲解,同学们了解到油与水分层因密度差异,而白醋与小苏打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会带动红色液体上下运动,形成“熔岩”效果。实验环节中,余擎天率先尝试:加入小苏打、食用油和红色液体后,液体清晰分层;倒入白醋时,红色液体被气泡裹挟着冲过油层,又缓缓下沉,引得满堂喝彩。随后,龚雨涵用红色色素呈现“红色熔岩”,余浩通过“少量多次加白醋”发现气泡活跃度与反应强度的关联,同学们在操作中深化对原理的理解。课后,老师总结原理,同学们纷纷表示感受到科学趣味。这堂课让抽象知识变得可触可感,更播下了科学探究的种子。
此次实验课,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化学奇妙,心中播下探索科学的种子。实验现象如钥匙,开启科学大门。这为九年级化学学习注入别样动力,激励着他们以热情与坚定,去解锁更多化学奥秘,书写精彩科学篇章。